定位點
手工麻糬的糯米瀝乾架
更新:2020-09-22
140
名稱 手工麻糬的糯米瀝乾架
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
詮釋資料著作權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(CC0)
圖片影像著作權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-第1版(OGDL 1.0)
介紹
照片中為手工麻糬製作過程中瀝乾研磨後糯米的架子,與花蓮手工麻糬的創始人曾水港。曾水港為祖籍桃園龍潭的客家人,昭和11年(1936)時,十五歲的曾水港先生聽說「後山」(指花東地區)地廣人稀,官廳與民間的開發組合機構均極力招攬「山前」(即西部)的勞動力東移開墾,因此與十幾個故鄉夥伴一同前來花蓮。曾水港夫婦清晨五六點便起床處理豆沙餡、糯粄,麻糬在客家話中叫「糍粑」,傳統作法是將糯米以水磨成漿汁,以小布袋盛裝再綁在長板凳或架子上,使其全乾,再加上粄母搓揉擊打,變成彈牙的外皮。照片提供:邱上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