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位點
大正13年安通乘降場
更新:2019-12-03
2112
介紹
照片攝於安通乘降場(招呼站),建於大正13年(1924)5月1日,為東線拓寬前的安通車站。在日治時期,臺灣的火車站分為停車場、乘降場及信號場三種。停車場在明治後期到大正初期時逐漸混稱為「驛」,也就是現在所稱的「站」;乘降場大多是臨時性的,就是現在的簡易站或是招呼站。 安通乘降場同年(1924)改為安通驛,當時站址位於今日北方約800公尺處,後因應當地居民之請求及安通溫泉區之旅客便利,於昭和4年(1929年)時遷至現址繼續營業。 安通過去稱為「紅?」,阿美族語中表示「臭」的意思,由於部落前的溪流上游常傳出溫泉硫磺礦味,因而得名,大正6年(1917),日人將該處改名為「安通」。